新媒体视点7月16日讯:点点滴滴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小而美”法治项目,是指那些与群众日常生活直接相关,规模不大、资金不多,但能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项目。
“一头连接乡村,一头连接民心”的小项目,不仅关乎乡村治理精细化,更关乎民生福祉。鱼山街道周路口村24小时不打烊的“说事壁(必)回”工作机制;张庄社区
“乡村法治通”法律服务机器人;崔口村以法治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由表及里实现“有机生长”;李海村以法治为主的“口袋公园”;张翟村利用民俗文化文化底蕴结合法治元素,实现改造升级和空间功能转型......
今年以来,金乡县鱼山街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法治项目“小而美”促民生服务“惠与(鱼)实”,着力打造新时代鱼山“法治惠民”品牌,让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努力开创法治鱼山建设工作新局面。
精“微”惠“民”恒如月,做实“三大惠民”项目。
金乡县鱼山街道围绕群众所需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法治项目,聚焦“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法治文化建设、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三大项目,实现由单一法律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探索出乡村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的有效路径。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项目。重点抓住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青少年等群体的法治教育,街道各部门、村(社区)在辖区广泛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普法宣传活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今年上半年,鱼山街道各部门、村(社区)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30余场次,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全街道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实施法治文化惠民项目。围绕彰显村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推动各村(社区)建设以宪法、民法典、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阵地。党政机关、村(社区)、学校、企业适时组织开展法治图书阅读、法治故事宣讲、法治文艺惠演、法治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联合县司法局、地方融媒体进一步发挥“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的作用,共同开展普法工作,鱼山街道在辖区重要场所、法治文化广场、学校、村(社区)悬挂条幅或在LED显视频上播放宣传标语和法治视频150余条,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
实施“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项目。鱼山街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金水社区、周路口村、崔口村等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在开发“美丽经济”的同时,注重利用好法治基础和传统文化优势,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法治特色地标,积极融入法治元素,充分释放“法治+农村特色文旅”融合动能,建成了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目前鱼山街道实现了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全覆盖,辖区群众法治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
奏响服务“三部曲”,弹出为民办事“最强音”。
金乡县鱼山街道践行服务为民宗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工作始终,在察民情中定准对象,在访民意中摸准需求,在出实招中找准接口,奏响“便民、暖心、和谐”“三部曲”,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民忧、办实事。
奏响“便民曲”,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鱼山街道设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30个行政村和5个城市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全覆盖。部分村居添置了“乡村法务通”法律服务机器人,该设备收录了数十万条法律法规、法条及案例,群众可以根据问题指引,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获取咨询意见和法律文书模板,是公共法律服务的成功创新。另外,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劳务等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事项,鱼山街道深化落实以“六小为民”服务、“五步”民事直说、“四办”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654”便民服务机制,组织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开展普法宣传,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类难题12件、生活类难题16件。
奏响“暖心曲”,实施“特殊人群”亲情工程。认真落实“五位一体”帮教小组制度,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分层次上门走访,实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同时,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矫治,今年上半年共开展专业心理筛查和心理疏导工作6次。对2名刑满释放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对3名困难两类人员进行帮扶慰问,帮助1名社区矫正对象申请了司法救助,两类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让利民、便民、惠民举措落到实处。
奏响“和谐曲”,绘就平安法治同心圆。聚焦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劳务纠纷、权益保障等矛盾纠纷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鱼山街道探索出“礼、让、和、解”四步矛盾调解工作法,收集上报信息、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政策“零距离”宣传、矛盾“零停留”化解、办事“零关系”服务。先后培育了“老兵调解室”“‘石’话‘石’说调解室”、“诚心城和调解室”、“同心圆调解室”“小碗茶调解室”“无讼亭解纷争”“大树底下说小事”等群众家门口的多元化解服务品牌。另外,鱼山街道还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采用“组团式”走访、“清单式”问需、“靶向式”解难、“上门式”服务的方式,主动深入村居走访群众,下足绣花功夫,用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基层治理善治品牌。
增进民生福祉,法治保障是前提,这不仅需要“大手笔”工程的“大写意”,更需要“小而美”法治项目的“工笔画”。打造和谐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数智惠民”工程,赋能乡村依法治理;保护历史文化元素,延续乡村文脉……鱼山街道将百姓身边的细节作为切入点,从安居、宜居、乐居落笔,推进法治乡村从“倾听民声”向“服务民生”迈进,实现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给群众带来了触手可及的幸福。
金乡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