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组广告
  • 第二个广告位
  • 好客山东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金乡县鱼山街道:德润人心,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来源:法治视点网 作者:邵福钱 热度: 日期:2023-05-17

    法治视点5月17日讯:崔口村位于金乡县鱼山街道中北部,毗邻新105国道、蒜都大道、大沙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416户,1386人,党员36名。该村聚焦强化村民自治,从修村规民约、建文化阵地、做志愿服务三个方面着手,助推基层治理,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打造了乡村德治的“鱼山崔口样板”。

党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风向标”。

走进鱼山街道崔口村展览馆,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听老一辈讲述崔口村如何依靠大蒜产业实现华丽转身,看着新时代崔口人迎难而上、团结奋斗的身影,不变的是大家血脉里流淌着的相同的“红色基因”。近年来,崔口村完善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打造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站、说事壁(必)回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充分激发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崔口村把建章立制作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对村务议事方式及程序,村委会干部及有关人员的权限、职责范围等均依法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了自治组织的正常运作,使民主自治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村规民约的制定集中体现了广大村民的意愿,成为村庄文明建设的“风向标”,让村庄内每个人都能带头遵守。

“党员带头,崇廉尚德;爱水护绿,人人有责;垃圾分类,言行有礼;杜绝违建,村容有序......”鱼山街道崔口村与时俱进、跟紧政策步伐,将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新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并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广泛传诵,潜移默化影响群众。该村还设置了“移风易俗”专题模块,改变了本村村民红白事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旧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规民约将纠纷化解于微时,调动了村民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也让崔口村树立文明乡风工作迈出了一大步。

阵地建设,以文化传承做“支撑力”。

崔口村韩氏家族的祖训上写有“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与人为善、和睦邻里、经商贸易、诚信第一”,崔口村民的身上一直深深的印着崔口村优良家风的烙印。在崔口大蒜冷藏业发展初期,崔口村民坚持诚信经营、遵法守法的做人根本,即便是自己吃亏也不让客户蒙受损失。2018年,村民陈效云的金山冷库在为一位东北客户的大蒜出库时发现了极少量大蒜冻瓣现象,为了不让客户受损失,陈效云主动赔偿了对方10万元。类似的事情,在崔口村时有发生。

文明村风是一方源头活水,为崔口村大蒜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动力。近年来,崔口村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以村民自治为关键,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带家风、转民风、养村风,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和文明风尚。“寻红粉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累计3分,韩金龙参与村环境卫生整治累积5分……”在崔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主任韩仰峰正认真统计每位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累计积分。“我们用‘积分兑换’制度来鼓励村民参与活动,一分相当于一元钱,生活超市里的商品都可以兑换。”积分兑换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崔口村先后组织开展了崔口新村书画展、迎新春大联欢暨“好媳妇、好婆婆”村级道德模范表彰、广场舞比赛、农民艺术节等活动。

崔口村还高标准建设了“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别设置了书画室、法治阅览室、妇女儿童之家、乡贤议事厅、法德讲堂等场所。搭建调解平台,建立五老乡贤调解机制,用接地气、顺民意的办法为群众调解矛盾。聘请村(社区)法律顾问答疑解惑,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组织书法爱好者为少年儿童进行公益性书法培训,邀请讲师为村民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会。崔口村基层依法治理有效,群众文娱生活丰富,文明村风得到进一步涵养,“讲信修睦、乡里大同”的模范新村和美安宁,有口皆碑。

志愿服务,以模范典型当“同心圆”。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鱼山街道崔口村整合法律顾问、乡贤、网格员、信访代办员、普法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团队,让村民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用“一张网”将公共服务、管理事项全部整合,形成“全科”网格,实现社会动态全掌握、民生诉求全办理、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实现志愿服务供需无缝衔接。

此外,崔口村还选拔了一批优秀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成立了“五老乡贤”、政策宣讲团等多支队伍,为群众宣讲国家政策、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助力乡村治理、平安建设、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我是老志愿者了,只要村庄有需要,我义无反顾!”志愿者赵方斌表示。

鱼山街道崔口村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治乡,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内化为社会治理有序惠民的动力,创出乡村德治的新局面,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居民自治、发展共享的良性互动。村容村貌变美了,邻里关系和谐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推动“乡风文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乐起来”成为现实,村民自治得到有效落实,文明乡风正在不断向美向善。


(邵福钱)


责任编辑:于学亮

全站总排行